URL结构
我们来仔细看看URLs和与其有关的安全含义。一种“有趣”的URL利用方式已被垃圾广告投递者发现很长时间了,不过现在“KB”(Knowledge Base)欺骗和二月发表于Crypto-Gram的文章,已经使得URL可以做更多的事。
虽然大部分Internet用户把WWW地址或FTP同URLs联系起来,但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(URL,统一资源定位器)使用的更普遍一些。URLs的标准在RFC1738中规定,其中最普通的形式定义为:
:
部分是网络协议名称,部分被定义为:
//:@:/
其中只有部分是必须的。":"和"@"字符具有特殊的含义,从而服务器可以解析完整的字符串.如果用户名和密码包含在URL中,部分只是从"@"字符后开始.看看在KB欺骗论及的例子:
http://www.microsoft.com&[email protected]/pub/mskb/Q209354.asp
其中真正的主机是"www.hwnd.net"."www.microsoft.com"在这个URL中不过是个假的用户名,服务器会忽略它.
虽然上面的例子是合乎语法的,但是却可能引起同安全相关的问题.在Internet节点的终端,不是网卡、Modems或计算机,而是人.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应该考虑到屏幕上出现的东西是否值得信任.
信任是最基本的安全评价.像上面例子那样的带有欺骗性的URL,利用了我们对常识中URLs格式的信任.这种欺骗还利用了我们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主要内容而不是URL地址(虽然有时URL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可信度)这个事实.SSL保护的站点,把一部分对可信度的判断工作交给浏览器,浏览器会比较带有SSL认证信息的域;另一方面,如果目的主机是虚构的,那么仅仅依靠加密技术并不能提供太多有用的评价.
隐藏
上面关于URL的分析只是简单的隐藏了它的真实目的地.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隐藏.由于某些原因(有可能是内部处理引起的),有的操作系统对IP地址的操作并不是通过我们常用的格式,就象是:aaa.bbb.ccc.ddd,而是相应的十进制数.
上面这类地址可以改写成十进制的值:aaa*256^3+bbb*256^2+cccc*256+ddd.这样,3633633987就是216.148.218.195(属于www.redhat.com红帽子公司).你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3633633987,你会发现你已经来到了REDHAT公司的网站上.上面的操作可以使用IE5.X或者是Linux下的Lynx,但并没对其他操作系统进行测试,可能会相差很多.一些软件会对你的输入提示"非法的URLs",但你只要用很少的软件(包括常用的工具,如ping)进行测试,你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操作系统是否支持这种URLs的使用方式.
如果该操作系统支持这种使用,那么就可以通过构造如下的URL来制造更大的迷惑:http://www.toronto.com:ontario@3633633987/,这个URL仍然指到REDHAT.因为很多的网站都把HTTP的SessionID存在URL中,来代替使用Cookie,所以Internet使用者并不会注意URL中的数字值,这样上面构造的URL不会带来任何怀疑.密码部分可以省略,这样http://www.toronto.com@3633633987/的迷惑性更强.
现在,我们可以使用一些HTTP知识:anchor(锚)标记允许显示的文本指到一个不是文本本身的连接上,这样我们可以把连接写成http://www.toronto.com,然后把连接的文字设成锚,再把这个锚连接到http://www.toronto.com@3633633987/上,是不是很危险,如果你点击这个连接,依旧会把你带到REDHAT公司.
另一个对信任的利用是可信站点的间接寻址提供的.很多知名网站通过如下格式的连接来记录引导访问者来此的网址:"http://www.thisisarespectablesite.com/outsidelinks/http://externalsite",在服务器端捕获请求信息后,再把用户重定向到目标网站上.
这就使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种间接寻址服务,通过与URL困惑组合使用,给欺诈性的URLs提供更多的合法性.可以限制HTTP提交区域的输入值,来避免非法的输入,但很少有网站这么做.
如果你觉着以上说的还不够,哪你还可以利用Unicode编码,把真实目的URL通过Unicode码写出,再解析时会还原成真实目的.
上面的这些对于"知识渊博"的垃圾广告制造者来说都不是新东西,但对于用来攻击一般不会起疑的用户来说,还是非常有用的.
One-click 攻击
下面,我们对URL安全问题进一步讨论.
很多"标准"的攻击都可以从缓冲区溢出开始,但是现在这种溢出却不好找到.那么,我们怎么办呢?
在注册表中,有如下的键值:HKEY_LOCAL_MACHINE\SOFTWARE\Classes\PROTOCOLS\Handler,在HKEY_CLASSES_ROOT\Shell下还有"URL Protocol"这个子键(你可以使用查找来搜索这些键).其中你可以找到ftp://, http://, https://, mailto://, news://, pnm://和其他协议.这里面有很多协议都是以前没见过的,比如msee://.通过快速的试验,发现msee://是"微软大百科"使用的,可能是用来查阅内部文章用的."微软大百科"是否会引起缓冲区溢出呢,如果是,那么是否可以实际利用呢?这些都要进行更深的研究.
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在安装软件时添加的URL构造(比如copernic://就是copernic搜索工具生成的).另外,还可以使用脚本语言修改受害机注册表来添加我们的URL结构,脚本语言可以用vbs编制,然后通过email发送过去,在然后.........你就可以使用这个URL结构来引起缓冲区溢出了.虽然这看起来同URL联系不大,但多少还有些联系,所以就一起说了